来源:利维坦
利维坦按:心理学家Brendan P。 Zietsch博士在2014年曾与遗传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联手研究了7378位男女的DNA和生活史,结果发现,其中有6.4%的女人曾经出轨(拥有两个或多个性伴侣),而她们很大的比例拥有变异的AVPR1A基因。Zietsch认为,女性劈腿受这种基因影响很大。AVPR1A每个人体内都有一对儿,分别来自父母,会衍生不同基因组合,影响社交及性冲动等行为,部分基因组合会大大提高女性与不同人性交的意愿,令她们变得倾向“滥交”。
至于男性,Zietsch表示,其行为并不会受到AVPR1A的影响,虽然在这份调查中男性比女性更不忠(9.8%的男性承认出轨)。
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其实有很多日语借词,比如我们常用的“干部”、“法人”、“警察”、“暴走”等等,都属于“和制汉语”。想必很多人还听说过一个词:贤者时间。这个词也是来自日语“贤者タイム”(Kenja Time),指的是“男性在XXOO(或者特指男性SY)后的时间段……大脑在某件事件过后产生的空洞感”,这是百度的解释。
如果将其窄化地理解,对应的则是性交后忧郁(post-coital tristesse,PCT),顾名思义,指的是啪啪啪之后产生的忧郁、空虚、焦虑甚至内疚的感觉。古医师盖伦(Galen)早都说过:Post coitum,omne animal triste est(交媾之后,所有的动物都会郁郁寡欢),所有动物啪啪啪之后会不会都忧郁我不知道,但作为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类(尤其是男性),“贤者时间”是很普遍的现象。正如荷兰著名的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莎在其《知性改进论》中所写道的那样:“当体验到‘性快感’的时候,你的整个心智已经沉浸在这种愉悦中,并且平静地享受着,根本心无旁鹜。但当‘性快感’过后,巨大的悲伤感随之而来。如果这种悲伤感没有完全生成,那么说明,你的心智还没有从这种愉悦中恢复过来。”
图源:livejournal对此,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得更狠一些,“Directly after copulation, the devil’s laughter is heard”(交媾之后,魔鬼的邪笑接踵而至),所以,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一书第四部分中,叔本华提供了一种以禁欲主义的方式来找到希望的可能。他认为人只有在摆脱一种强烈的欲望冲动的时候才能获得其根本上的自由,只有打破意志对于行为本身的控制,才能获得某种幸福的可能。当然,禁欲与苦行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在此不展开论述。
回到主题。PCT又被称为男性不应期,指男性射精过后因阴茎感觉阈限(penile sensory threshold,PST)增加而出现的对性刺激不再有反应的一段间歇时间[注意,PCT不同于性高潮后病情综合征(Postorgasmic illness syndrome),后者是一种罕见病症,特征为性高潮后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虚弱症状]。这个间歇时间因人、因年龄而异,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何会出现贤者时间(不应期)呢?
图源:LA Johnson我们都知道,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在性爱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成瘾有关(比如烟瘾、毒瘾、赌瘾)。当我们啪啪啪的时候,脑内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它激活了大脑中的奖赏回路,让我们感到性福无比,而男性射精之后,多巴胺分泌锐减,另外一种物质——催乳素[prolactin,注意,不是催产素(oxytocin)]则占据了上风。它是一种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刺激并维持泌乳。所以有一种病叫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即催乳素偏高,女性患者通常表现为月经不调,性欲降低,性感缺失,男性患者则会出现阳痿、性欲衰退、精子减少等症状(对,别以为男性没有催乳素)。也可以这么说,催乳素是使你在性爱过后恢复平静,感到空虚,甚至开始思考人生的原因之一。
图源:The TOC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缩短(延长?)贤者时间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很经典的段子:
……有个关于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任职美国总统的老笑话……当时总统先生(指柯立芝)与其夫人格雷丝·柯立芝正在分头参观一处政府成立的实验农场。总统夫人来到鸡舍时,她注意到一只公鸡十分频繁地与母鸡交配,于是她向招待她的随从寻问这种情况是否经常发生,而随从回答:“这种情况天天都发生很多次。”于是总统夫人交待:“当总统先生到达时,请把这件事实告诉他。”随后,总统先生到了,而随从也按总统夫人的指示把公鸡性能力强盛的现象告诉他,于是总统先生问道:“公鸡都是和同一只母鸡交配吗?”随从回道:“喔!当然不是,而是每天和不同的母鸡交配。”于是总统先生告诉随从:“请把这件事实告诉我的夫人。”
图源:Sijinius以上据说是内分泌学家弗兰克·比奇(Frank A。 Beach)在一次心理学研讨会上说的笑话,从此,“柯立芝效应”(Coolidge effect)就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雄性动物会在新出现的异性前表现出更高的交配意愿。也就是说,在新的异性出现后,雄性动物的“贤者时间”会缩短。从繁殖利益角度来说,交配本身可以看作是雄性将基因最大化传播的行为:针对同一个配偶会形成对精子的浪费——这在很多动物身上得到了验证——比如,公鸡和已与它交配过的母鸡再交配时会减少射入的精子量,但会增加与它首次交配的母鸡的精子量
(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26/n6962/full/nature02004.html)。
你以为只有鸡会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
图源:Sijinius老鼠也验证了“柯立芝效应”的存在。如上图所示,一只雄鼠和一只雌鼠交配5次,到第五次交配,雄鼠得花17分钟才能射精,但是,如果每交配一次就换只雌鼠,连换5只的话,雄鼠则基本在2分多钟就射精了。
1969年《动物行为》第四册第十一卷(1969年11月版)针对30只公羊的“柯立芝效应”。图源:savagehartfarm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里或许要对号入座了。且慢,回到人类,女性是否也存在“贤者时间”呢?
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心理学家罗伯特·史怀哲(Robert Schweitzer)针对230名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46%的女性在过去4周内,至少有过一次贤者时间,即性生活过后莫名的情绪低落,专家将此现象称为“性交后焦躁症”(post-coital dysphoria, PCD)。史怀哲发现,心理忧郁和童年遭受的性侵害,跟PCD症状有轻微的正相关关系。不过这些因素不是很明显,因而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同时,调查也发现,PCD与她们与伴侣的亲密程度不相关。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21025/)
还记得文章开头盖伦那句话吗?其实那句话广为甚传的完整版是这样的:“post coitum omne animal triste est sive gallus et mulier(交媾之后,所有的动物都会郁郁寡欢,除了女人和鸡。编者注:理论上sive不能译为“除了”,这可能是这句话传颂过程中的口误。Triste est omne animal post coitum, praeter mulierem gallumque是另一个相似的谚语,这里sive就换成了praeter,译为“除了”)”如此看来,盖伦的话也说错了(对了,有一部电影就叫《Post coitum animal triste》)。
《Post coitum animal triste》海报情况会如此绝望吗?也未必。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神经内分泌学家苏·卡特(Sue Carter)等人开始研究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他们发现,草原田鼠像人类一样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在交配后终生保持这种配偶模式,雌鼠雄鼠共同养育后代。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令人惊奇的,因为在自然界,动物的这种一夫一妻制实属罕见,只有不到5%的哺乳动物实行的是一夫一妻的情爱方式。卡特等人认为这可能与催产素(oxytocin,又叫“后叶催产素”)有关,于是,他们给草原田鼠的大脑注入催产素,结果发现,田鼠结成一夫一妻的速度比通常情况更快。另一方面,如果对田鼠注入抑制催产素分泌的化学物质,结果草原田鼠的情爱方式就发生变化,它们胡乱交配,没有持久的伴侣。
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催产素实在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人(男女)和动物都可分泌催产素。人的催产素是由大脑下丘脑室旁核神经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而动物则是由脑垂体后叶所分泌的激素。顾名思义,催产素就是能使女性子宫收缩的激素,因而它的作用在最初的认识里只限于女性的生育。一般用于女性的引产和催产。 不过,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催产素的作用似乎产生了更多的认识。这种激素虽然量少,但对于控制人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反应非常重要,比如饥饿、饥渴、体温、内脏压力都有催产素的参与,而且恐惧和愤怒等人的基本情绪也受到催产素的调控。
不仅如此,催产素还可以唤起知足的心情,减少焦虑,增加平静的感觉和围绕配偶的安全感。有研究表明,催产素水平和成人浪漫的依恋之间存在一个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催产素有助于伴侣保持忠诚度,远离其他异性的诱惑。所以,它经常被人们称为“拥抱激素”,“爱情激素”,“一夫一妻激素”。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621060/)
催产素鼻腔喷雾剂。图源:Groupon于是,聪明的人类发明了催产素鼻腔喷雾剂——只要喷一喷,伴侣就乖乖地守在你身边,打死也不走了(注意,这种喷雾剂可不能随便喷着玩,因为它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恶心、头痛甚至流产)。这听起来挺美好,不过,所谓“一夫一妻激素”也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詹妮弗·巴茨(Jennifer Bartz)在201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布研究称,在婴儿期开始与母亲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人,使用催产素后,记忆中的母亲会变得更加关怀体贴;而从婴儿期开始与母亲相对冷漠的人,催产素反而会加深他对于母亲不好的回忆。不仅如此,另外一项研究也表明,催产素会增加恋人之间的暴力倾向。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对于那些本来就有暴力倾向的人来说,催产素或许会强化并激励他们的控制欲和支配欲,以至于为了让伴侣留在身边,不惜动用武力手段。
(www.scienceofrelationships.com/home/2014/4/30/the-dark-side-of-oxytocin.html)
不管怎么说,我们人类毕竟是情感异常复杂的动物,非要依靠化学物质来解决情感问题还挺尴尬的……虽然我们可以有如下关于爱情的表述:大脑中释放的苯基乙胺(phenyl ethylamine)可能让你“来电”,多巴胺的分泌则传递亢奋、欢愉,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产生“怦然心动”,激情消退后,内啡肽(endorphin)提供温馨平静的感受,与之类似,催产素促生长久依恋的感觉。但是,选择催产素鼻腔喷雾剂还是要慎重,别像新闻里那姑娘一样,为了防止男友出轨,网购了母猪催产素……
所以,重点不在于说一生只爱一个人就够了,也不在于道德和性权利,而是在于思考一下贤者时间、多巴胺、柯立芝效应和催产素的问题。哦对了,还有杏仁核。
图源:nytimes